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45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Shal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seven wells in the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were tested to investigate quantitatively the pore structure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er Permian Shanxi Shale, which was deposited in a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transitional) environment. Low-pressure nitrogen adsorption data show that the Shanxi Shale exhibits considerably much lower surface area (SA) and pore volume (PV) in the range of 0.6–1.3 m2/g and 0.25–0.9 ml/100 g, respectively. Type III kerogen abundant in the transitional Shanxi Shale were observed to be poorly developed in the organic pores in spite of being highly mature, which resulted in a small contribution of organic matter (OM) to the SA and PV. Instead, I/S (illite-smectite mixed clay) together with illite jointly contributed mostly to the SA and PV as a result of the large amount of inter-layer pores associated with them, which were evident in broad-ion-beam (BIB) imag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Additionally, the Shanxi Shale has fractal geometries of both pore surface and pore structure, with the pore surface fractal dimension (D1) ranging from 2.16 to 2.42 and the pore structure fractal dimension (D2) ranging from 2.49 to 2.68, respectively. The D1 values denote a pore surface irregularity in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I/S and illite content attributed to their more irregular pore surface compared with other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s and OM. The fractal dimension D2 characterizing the pore structure complex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re arrangement and connectivity, and I/S and illite decrease the D2 when their contents increase due to the incremental ordering degree and connectivity of I/S- or illite-hosted pores. Meanwhile, other shale constituents (including kaolinite, chlorite, and OM) that possess few pore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ore structure complexity by way of pore-blocking.  相似文献   
872.
静乐组指含有较丰富结核的紫红色风成粘土,在建组时未指定正层型,缺少进一步工作的对比标准,建议以陕西蓝田段家坡剖面作为静乐组的次层型候选剖面。原以山西静乐贺丰为层型的上新世静乐阶含义不清,应该尽快建立上新世榆社期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从目前研究结果看,静乐组分布十分广泛,其发育程度甚至超过保德组。研究资料表明上新世榆社期是我国北方向干旱化转折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73.
陕西省海外客源市场地域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瑛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4):78-80,84
通过数据分析,对陕西省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地域结构进行了研究,划分了不同开发方向的客源市场类别,提出了进一步扩大陕西海外旅游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874.
运用Fisher模型识别法,根据研究区控制煤层气资源的地质因素,选择8种参数,评价了煤层气资源,圈定了远景区和靶区,为开发山西煤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5.
1989年以来山西地震活动的新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时间、空间和地震类型方面将山西境内有台网记录以来的地震和1989年以来的地震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认识。应用“八五”攻关推出的多种方法对山西省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太原盆地、大同盆地南部仍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  相似文献   
876.
采用直接解吸法、等温吸附法和吸附-解吸法,对研究区上古生界主煤层中煤层气的采收潜势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在0.7MPa废弃压力水平,推定区中绝大部分矿区的主煤层将可能没有煤层气产出;推断-预测区主煤层的采收潜势以临汾盆地最好,沁源东-安泽和沁水-翼城地区上主煤层也相对较高,而下主煤层普遍较差或极差。   相似文献   
877.
山西临县紫金山碱性环状杂岩体岩石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锦江 《现代地质》1991,5(1):24-40
本文在对山西临县紫金山碱性环状杂岩体区域地质、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锶同位素和氧同位察地球化学等特征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岩体是同源的,且源自富P,K,Ti,Sr,Ba,CO2和IREE而贫镁的受交代的上地幔,是交代地幔五次批式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878.
为了探讨煤化作用的化学实质和改进荧光分析技术,对煤的可溶有机质进行了化学分析和荧光测定。通过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max)及其它煤变质指标,得出了河东煤田北区煤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本区煤的变质作用与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9.
筛选晋冀豫交界2008-2017年468个地震的1 143个P波初动符号,应用综合震源机制解方法,反演该区域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①晋冀豫交界精细应力场整体受NE向P轴和NW向T轴控制,且P轴和T轴倾角近水平;②薄壁断裂以东出现局部应力场紊乱,安阳南断裂东南部应力场P轴由NE转为NEE至EW向,T轴呈放射状,从NW向逐渐转为NWW向,且倾角较大;③晋冀豫交界除符合华北应力场整体特征外,还具有局部构造应力场独特性。  相似文献   
880.
将形变速率累加法应用于山西地区4个定点水准观测资料分析,研究计算结果与本区域及邻区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发现震前一些连续的异常“孤立”点,经过积分放大后,异常信息的提取更直观、突出,显示出较好的映震效果;该方法对于跨断层资料的异常识别,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